Rose最近很愛稱自己為嬰幼兒觀察員,包括嬰幼兒的行為疾病都有高度興趣,加上第二次當媽媽,真的比較不同喔!感覺就是熟門熟路,自我判斷往往都是十之八九正確率極高,當然都是加上醫生的証實,才來面對治療或照料孩子的疾病,今天要來紀錄一篇神秘的疹子-病毒疹;這個疹子沒有特定的病毒感染引起才叫病毒疹,只是統稱,先來記錄一下這次小妹妹的疾病:
2011.05.31
大姊姊Sophia發燒感冒,就醫無特別症狀,服用一次退燒藥,吃了幾包感冒藥,體溫稍高.
過了三天,小妹妹Sunny夯夯了...
2011.06.02
小妹妹體溫稍高,37度過半,觀察中.
2011.06.03
半夜發燒至38度短暫過38度半,白天退燒,午間發燒就醫,喉嚨紅腫,醫生說明未來三四天還會伴隨發燒,不安情緒不佳,食慾不振,不易入睡,哭鬧易怒.
2011.06.04
持續服藥,胃口不佳,拉肚子一次,晚間浴後大腿小腿身體腹部臀部出現大量一點一點紅疹.
說時遲那時快,快些拿出手機拍照免得疹子消退就無法當為佐證,當然還要拿出小型聚光手電筒照照喉嚨和手腳,當下心中已經有了答案...放煙火了,是病毒疹!
接著就上網看看媽媽們的經驗談,都很接近,覺得這些嬰幼兒表現的症狀都一樣,像是尖叫大哭,暴躁易怒...哈!
大腿所呈現的病毒疹
這個小妹妹Sunny身體也太敏銳了吧!!!至今她長過膿痂疹,尿布疹(常客),腸病毒病毒疹,海鮮食物過敏疹,玫瑰疹,又來一發病毒疹,潮媽Rose快變成疹子專家了!擇日再來疹子大集合來一篇,一定受用無窮啊!接著開始整理醫生專家們的診斷資料,重點就是病毒疹是一種病毒感染之後免疫系統啟動所留下的皮膚反應,是好事,表示病快好了,下次再有同樣的病毒來訪也不怕囉!應該要放煙火慶祝,但還是得觀察一兩天並持續充分休息和補充水分,勿出入公共場所避免傳染他人或再有其他病毒趁虛而入,但若再有如高燒不退或其他症狀,一定要儘速就醫喔!
話說現在網路發達,分享資訊是好事,不經通知或說明資訊來源則變成竊取智慧財產,經拷貝動作變成自己的資源這對原作者來說是不公平的,題外話一下大家在轉載資料時一定要說明來源喔!
資料來源:新北市衛生所-寶寶常見的皮膚問題與護理
Q:何謂「病毒疹」?
A:病毒疹就是小朋友得到病毒感染之後,全身症狀大致消除,但是仍然在皮膚出現一些不痛不癢、有時候常常是全身性的疹子,叫病毒疹。所以並不是所有的病毒所起的疹子都叫病毒疹,像麻疹、德國麻疹、水痘等等,它有全身症狀的時候,那麼這些皮膚疹子,是它診斷的依據,這些病並不叫病毒疹。有許多前述常見特定的病毒以外,所引起的皮膚疹子,通常它反應的是急性期已經過去,像發燒、全身酸痛,引起全身的免疫反應,那這種反應表現在皮膚上面,就會有剛提到不痛不癢、常常在兩三天當中由身體中心跑到四周,有時候看到頭、臉先出現,在兩三天當中,全身都有了,那也在接下來的兩三天中完全消失,這種皮膚病變叫做病毒疹。
Q:哪些病毒會造成病毒疹,該如何治療?
A:從剛剛的說明就可以知道,這只是一種臨床的症狀,所以只要引起這種臨床症狀的病毒都可以,我們常見的就有幾十種,像克沙吉氏病毒,有時候性病毒等等,林林總總的病毒,十幾種到二十種都有。以前常見的高燒四、五天後才起的皮膚疹子,我們特稱玫瑰疹。其實這些都是病毒疹裡面的一部份。
Q:寶寶得到病毒疹時需特別注意什麼?
A:媽媽在發現小孩子燒退了以後,起了這種不痛不癢,全身發過的疹子時,這時候不要很緊張,而是應該很高興,剛有提到這通常是有抵抗力,引起免疫的反應,只是表現在皮膚方面,通常全身症狀都已經消失,病應該都已經好了,我們開玩笑說這叫做"放煙火",全身慶祝說我感染而且已經過去了,我現在有抵抗力,將來有同樣的病毒,我不怕他。所以反之,有些疹子出來,是會癢,小孩子很不舒服的狀況,抓得很厲害,或者是皮膚疹子開始出現的時候,全身症狀仍然存在,尤其是發燒,已經燒了三五天,皮膚疹子出來了還在燒,小孩子很不舒服,這個時候就要分別想,第一個,會癢的這些皮膚疹子會不會是過敏,會不會是藥物過敏,第二個是不會癢,但是仍然有全身症狀,這時候家長要請專業的醫護人員來看一下,會不會有其他的病變,不只是感冒而已,或者是一些特殊的病毒感染,需要留意的。
資料來源:馬偕紀念醫院全球資訊網
第三節 會出疹子的疾病
小翔才6個月大,這兩天燒燒退退,沒有咳嗽、流鼻水、嘔吐、拉肚子,就只是發燒。體溫上升時小翔就懶洋洋,一退燒則照常玩耍,食慾稍微減退。看過醫師,也沒有特別的發現,醫師交代:「要觀察症狀的變化,注意有沒有其他的現象出現,例如會不會出疹子?」果然,在第3天晚上洗澡時,媽媽發現有一些小紅點出現,但不多。不過睡個覺起來,發現小翔全身都長了疹子,臉上也變成小花貓了。不過似乎不發燒了。媽媽帶小翔複診,醫師告訴媽媽:「這是病毒疹的一種,像玫瑰疹。過幾天慢慢會消,也會逐漸退燒了,不需再吃藥,也不用擦藥。」3、4天後,小翔果然恢復了原有的面貌,沒留下任何痕跡。
什麼是「病毒疹」?
幼兒時期,許多的疾病都會出現皮膚的表現,其中一類為病毒感染所引起的,這類我們就通稱為「病毒疹」。由於病毒侵犯身體所產生的反應,表現在皮膚上,就呈現各式各樣的疹子。有些病毒會有屬於自己特別的疹子,像是大家所熟知的水痘、麻疹、德國麻疹、手足口病(彩圖十七)、玫瑰疹之類,這類病毒感染有經驗的醫師可以根據疹子的型態、分布和病程診斷出來。另外有一些病毒疹並沒有特徵,只是在發燒幾天後皮膚出現了紅色斑點(彩圖二),無法用肉眼區分是屬於哪一種病毒感染。許多老人家一看到疹子,就想到出麻疹,事實上現在麻疹已經很少了。
有些家長知道是病毒疹以後,都會問:「是什麼病毒?」當醫師說:「沒辦法區別」時,家長會懷疑醫師的診斷能力。事實上病毒的種類相當多,甚至許多是屬於未被發現命名的,而病毒培養需要較長的時間,有的需1個月才有報告,曠日廢時。而大多數這類的病毒感染為良性的、自限性的,沒有特效的抗病毒藥,不治療也多會自己好。所以對於會出疹子,又沒有嚴重症狀的病毒感染,多觀察即可。
以下簡單介紹幾種常見的病毒疹,大家可以參考本套書的《認識傳染性疾病》一書。
水痘
疹子由紅斑、凸起的丘疹、水泡、膿皰、結痂,依序變化發生,但又有快慢的差異,所以可以同時看到各階段的疹子是其特徵。分布以軀幹為主,之後向臉部、肩部、四肢蔓延。奇癢難忍,有時又會發燒、頭痛、倦怠、厭食,不舒服(彩圖二十九)。
玫瑰疹
常在發燒3~5天左右出現疹子,軀幹先出現紅色斑丘疹,很快的蔓延到四肢和臉。偶而伴隨厭食或不安,常常精神很好,出疹子後就退燒了。
手足口病或其他的腸病毒感染
手足口病以手、足、口出現水泡為主,有的腸病毒感染只是出現非特異性的病毒疹而已。請參考第5章相關內容。
還有哪些疾病會出疹子?
除了病毒疹外,還有一些疾病也會出疹子。常見的像是鏈球菌感染造成的「猩紅熱」、葡萄菌毒素造成的毒性皮疹、川崎病,自體免疫疾病也會出現皮疹。
猩紅熱
發燒、扁桃腺紅腫、或有白色滲出物,皮膚出現紅色斑點,摸起來像砂紙一樣粗粗的。有些會有草莓舌、手肘皺褶處會出現特別的色素沈著(彩圖三十)。疹子消退的過程會有脫屑。診斷上可以靠喉嚨的細菌培養來確定,且須用抗生素治療,否則嚴重時會引起敗血症而致死。
川崎病
川崎病是一種黏膜皮膚淋巴腺疾病,病因不明。病人會高燒5天以上、出疹子(彩圖三十一)、頸部淋巴腺腫、眼睛紅、草莓舌、嘴唇乾裂(彩圖三十二)、手指腳趾浮腫脫皮(彩圖三十三)。無法光靠疹子來診斷,必須配合其他的病徵。診斷條件需符合,並且排除其他疾病的可能。有些會有冠狀動脈的影響,可由心臟超音波偵測。確定診斷時,一般建議使用免疫球蛋白、阿斯匹靈治療。詳細資料可以參考本套書的《認識心臟血管疾病》一書。
出疹子時要如何區別?
嬰幼兒的發疹性疾病相當多,許多時候也無法一眼就認定為何種疾病,而必須靠整個病情來診斷。所以如果家長可以注意到一些重點,就能提供醫師更有價值的資訊。家長需要觀察或留意下列事項:
1.有沒有發燒?是同時出現?還是先發燒再出疹子?發燒幾天後出疹子?或者出了疹子才發燒?
2.出現水泡嗎?水痘、手足口病一看到水泡,就知道了。
3.疹子的發展從哪一部位開始?擴散的方向?速度?疹子是分散還是會融合在一起?還在長新的疹子嗎?開始消退了嗎?消退後有痕跡嗎?
4.接觸的人中有沒有類似的狀況?
5.有哪些相關的症狀?
發疹不能吹風嗎?要如何照顧發疹的寶寶?
傳統觀念認為出疹子不可以吹風,作者認為重點應不在「風」,而是不要出入公共場所,少出門。因為許多疹子是傳染性的,出入公共場所會增加病菌的散播,而且也擔心本身又受到其他病菌感染。而多休息是最好的「良藥」。所以孩子出疹子要請醫師診治,多休息、維持適當的水分與營養,依醫師指示服用藥物,並且保持皮膚清潔。不要隨便塗抹藥膏或保養品,減少流汗以維持清爽。若真的很癢,可以服用止癢藥物,或使用藥膏。小寶寶要注意指甲的修剪,避免抓傷皮膚。
疹子千百樣,很難一言道盡。最好提供相關症狀,請醫師診治,針對個別疾病處理。即使一時無法判斷是何引起的,也不必慌張,「小心觀察,細心照料」是不變的「絕招」。
留言列表